All About Programmatic
中国程序化广告科技资讯网

ReachMax首创“推送量”, 成为视频广告程序化切入点

reachmax_logo程序化购买的核心在于挑选。基于DMP(数据管理平台),广告主可以通过DSP(需求方平台)对每次曝光机会进行挑选并出价。而在品牌广告的密集区——网络视频广告,这种实时竞价交易的模式当前还难以主流。有痛点,就有机会。为了满足广告主日益强烈的程序化投放需求,作为一个新起的程序化投放平台,ReachMax提出了一种新的广告资源——“推送量”。它本质上一种资源,实则可代表一种投放模式。

 

“推送量”是什么?

根据ReachMax的解释,推送量是媒体在广告投放过程中为广告主提供的可供挑选的曝光机会数量,是与曝光量一起被排期确定并保证的一种媒介资源。基于推送量,广告主与媒体可以在现有cpm购买的模式下实现程序化投放。其中逻辑并不复杂,举个例子:某广告主通过ReachMax在某视频媒体投放1000次广告,推送量为2倍,即表示媒体要给广告主推送2000次曝光机会,ReachMax会按照广告主的KPI从中选择50%进行投放,未被选中的1000次曝光机会返还给媒体供其他广告主使用。依靠ReachMax与媒体已经对接的交换接口,整个筛选过程会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完成。

 

购买、数据、挑选,程序化投放的三方独立

相对电商行业而言,品牌广告主的程序化进程要显得迟缓一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投放依据不同。效果类广告主的投放是为了转化,广告费买的不是广告权益,而是流量和注册。因此可以忽略过程,注重结果,因为结果是清晰的,能把每一个投放渠道的ROI算的清清楚楚。但品牌广告主不同,当前,大部分的销售行为还是在线下产生,无法把每次购买与广告一一对应。因此,投放的过程管控变得很重要。GRP、品牌认知、购买倾向,这些品牌广告主常挂在嘴边的词都是在描述过程。

所以程序化的“受众”购买,到了品牌广告主这里,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按次竞价购买,广告声量与集中采购的议价权如何保证?“受众”是如何被定义的,如何验证?品牌声量与受众挑选如何平衡,广告主如何监管挑选机制?

把挑选的次数当作一种资源固定下来,广告主即可直接向媒体购买资源和挑选范围,ReachMax不参与购买来保证身份的独立。在投放开始前,挑选比例已被明确在排期上,ReachMax会严格按排期的推送比例来进行优选,保证声量的前提下同时提高有效人群占比。作为主要的挑选依据,数据平台并不由ReachMax提供,而是广告主指定。为了减少广告主的准备时间,ReachMax会与主流的数据平台长期对接以保证双方的cookies能够彼此识别,而其中的标签信息则由广告主与数据平台方互相协商。在整个程序化投放过程中,购买、数据、挑选,广告主对每个环节可以清晰把控,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广告主所喜欢的。

 

“推送量”正在被多家媒体与广告主所接受

ReachMax已与10家视频媒体完成了“推送量”方式的对接。从2013年9月首次实现推送量投放至今,已有近20个品牌广告主使用ReachMax优选投放。尤其是进入2015年,广告主对视频程序话的需求更多了。”在最近一场关于程序化的论坛上,ReachMax所属的加和科技创始人尹子杰向大家介绍了该模式的进展。

这种模式对视频广告的影响还很难预料,也许有一天广告主们会发现不得不用的尴尬境况:如果不先人一步的优选,就只有在别人选剩下的里面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推送量降低了广告主的程序化门槛,又恰逢程序化浪潮日益高涨的阶段,如此,品牌广告的程序化进程有望再进一步。

赞(1) 打赏作者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

微信扫一扫